2020版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订

  张楠楠        2021-03-17        163

(一)基本内容

       1.编制课程教学大纲须坚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实现门门课程有思政。遵循“OBE”人才培养理念,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回溯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大纲内容要力求文字严谨,表述明确扼要,名词术语定义准确,层次清晰,格式规范,重点突出、指导性和操作性较强。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和学时学分应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相关内容一致。

      2.教学内容和要求。包括本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应分章节详细编写;课程安排的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等,应当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说明各环节的基本教学内容、学时、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等;编制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可以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表述。

    注:内容表述中了解是指员工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员工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员工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够进行分析和综合。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根据课程各教学环节(如课堂讲授、网络教学、实验、作业、课外自学、课程设计、考核等)的安排要求,提出适合教学目标、符合专业员工特点,突出员工的主体性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并优化组合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注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

(二)编制要求

       1.课程教学大纲由课程开设部门组织编制。每门课程均应成立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小组,原则上编写小组至少由 23 人组成。

       2.编写部门应组织由教研室主任或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负责审核、院部分管领导负责审定教学大纲。

       3.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以专业为单位编制汇总,由各教学院部汇总存放,教务处将进行检查。公共课程教学大纲按授课部门分类编制

教学大纲模板

565net必赢最新版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参考模板A4,页边距左右2.8厘米,上下2.5厘米)

××课程教学大纲(宋体,加粗,小二号,居中,段前段后1行)

一、课程基本信息小四,方正仿宋简体,加粗,段前段后间距:0.5行,下同)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学分

课程学时:×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

课程类别:××(以2020年人才培养方案为准)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方向):××

要求:1.一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段前段后均0.5行;行间距1.25倍,下同;

2.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号、行间距1.25倍,下同;

3.所有数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下同

5.文中所有红色字体为编制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提示,完成后将此部分删除,下同

二、课程简介

说明:描述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性质和主要知识体系等。(350字内)

三、课程目标

×××××××××××××××××××××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指标点×

2.教学目标2×××××××××(指标点×

说明:教学目标要体现课程思政,坚持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相统一。

四、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如毕业要求367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如指标点3.26.27.17.3

说明:毕业要求及指标点根据2020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

五、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课程目标

达成途径

评价依据

课程支撑的

毕业要求

目标培养员工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目标

 

 

 

 

 

目标

 

 

 

 

 

……

 

 

 

 

 

如:工科专业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2]问题分析[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4]研究[5]使用现代工具[6]工程与社会[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8]职业规范[9]个人和团队[10]沟通[11]项目管理[12]终身学习

要求:1.表头:宋体、五号、加粗、居中;

3.表中:宋体、五号、左对齐,固定值15磅,数字为Times New Roman

4.表格跨页表名称:表上端输入续表X”字样,右对齐;

5.整表居中,全表宽度为15.6厘米。下同。

六、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对应表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方法

支撑课程目标

1.1 食品法规

1.2 食品标准

重点

难点:

 

 

 

 

 

2.1 ××

2.2 ××

重点

难点:

 

 

 

 

 

 

……

 

 

 

 

 

 

注:教学内容坚持课程思政,坚持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

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1.重点考核内容

2.考核方式××(考查/考试)

3.考核形式 ×××××(开/闭卷、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也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等)

4.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计分制,按以下N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成绩评定可根据课程性质由教师确定,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高于40%-60%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其中考勤占×%,作业占×%,平时测验×%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八、选用教材与课程资源

  材:《××××》,×××编著,×××出版社,××××年第×版。

参考书:《××××》,×××编著,×××出版社,××××年第×版。

网络教学资源

 

 

 

撰写人:                                    审核人:

                                             审定人:

                                                            

说明:1.原则上要求,撰写人为课程组成员,审核人为专业带头人或教研室主任、审定人为分管领导。

2.教学大纲编制时间应统一在2020720—820日之间。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