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教研室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
张楠楠 2021-12-06 37 |
为树立以员工发展为中心理念,让教师走进课堂、走进员工,了解员工所思所想,主动改革课堂教学等,让课堂活起来,切实提高员工的课堂教学获得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贯彻学校教务处〔2021〕88号文件《关于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通知》精神,电力工程教研室于2021年12月3日9:00-10:00开展了“以教学方式变革,”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每位老师谈了自己的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位教师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施情况,分享了自己比较好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1.重视课前交流 对员工进行学情分析,对于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位都非常重视与员工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既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又能让教师能够了解员工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同时也有利于员工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陈曦老师本学期教授的课程为《电工电子技术》,在课前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推送课前预习内容,并进行课前小测,从而了解员工的学习状况,通过了解陈曦老师发现所教的2020级机械设计专业的员工对电的相关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每节课的课前陈曦老师都会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推送电路的基本知识,并在课前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本节需要用到的电气知识进行了归纳梳理,同时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对于非重点内容进行了删减。此做法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得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重难点也更加突出。 2.打破课堂常规 张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勇于创新,将员工完全放开,允许员工出错误,不怕员工出错误,并能在员工出错误时及时引导和更正。通过设置“教学错误”,培养员工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员工课堂学习的能动性,对于教学内容,员工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切实作为知识的探索者,而此时教师更像是员工学习路上的“领路人”,采用这一策略也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3.教师巧用教育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员工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如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由于口误说错的情况,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保证在讲课时不出一点差错。大部分情况下老师意识不到,但员工们发现了。关键在于出现失误之后如何处理,能否适时应变,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表扬员工说:“你们真聪明,老师写错了你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怎样才正确”员工们一听说老师需要自己帮忙,那劲头就来了。这种将错就错的处理方法,巧妙地将失误变成教学机遇。也许此时老师的“装糊涂”会使自己的员工更聪明。 4.理论教学实践化 工科教学必须贴近工程,但是由于电气类专业的课程知识一般比较抽象,且涉及较多的数学公式,会出现课堂枯燥,且与实际工程脱离的情况。侯文庭老师在讲解《电力系统自动化》这门课程时,会引用大量的现场工程视频资料对课堂教学进行辅助,通过视频中的展示让员工对课堂上生硬的知识有更加直观的印象,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情况。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电气工程实例,让员工体会到,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解决工程中的电气问题,以此来调动员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5.探究活动充分 教学中,教师要为员工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员工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专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6.作学习扎实有效 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员工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员工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员工解决有困难时采取,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员工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员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员工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各位教师表示,今后会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电力工程教研室 2021年12月3日
|